当前位置:希尼尔首页 > 行业新闻 > 傅雷翻译奖颁出:极端分子制造恐怖,译者增进文明多元与理解

傅雷翻译奖颁出:极端分子制造恐怖,译者增进文明多元与理解

   From:青岛希尼尔翻译公司 http://www.sinosenior.com.cn  Date: 2015-11-29


希尼尔翻译公司(www.sinosenior.com.cn)2015年11月29日了解到:11月28日,第七届傅雷翻译出版奖颁奖礼在上海爱马仕之家举行,由周小珊翻译的《6点27分的朗读者》获得了文学类最佳图书,许明龙翻译的《请中国作证》获得了社科类最佳图书,王名南所译的《当代艺术之争》则摘得新人奖最佳图书。



《6点27分的朗读者》迪迪耶洛朗著/周小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今年傅雷翻译出版奖颁奖礼首次在来到傅雷的出生地上海举办。当天在爱马仕之家的颁奖礼上,汇聚了诸如余中先、王鲲、董强、马振骋这样的法文翻译家,也有如林雅翎、蒲浩琳等法国翻译家,还有王安忆、孙甘露、玛丽·尼米埃、菲利普·托赫冬等中法作家。王安忆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艺术史学者朱青生担任了本届傅雷奖的特邀评委,并分别为文学类获奖者和社科类获奖者颁奖。因为工作和身体原因,周小珊和许明龙两位获奖者没能到现场领奖。



手持话筒的是王名南,她所译的《当代艺术之争》摘得新人奖。

董强:翻译家在为心灵搭建桥梁

在颁奖礼致辞中,法国驻华大使顾山特别提供了一个信息,即法文书籍的翻译方面,中文是居世界第一的。他将此不仅仅视为图书方面的交流,同时是中法之间的交流活跃程度的一个信号。

对于译者,顾山认为他们在当今的时代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傅雷奖表彰译者和出版人,在他看来,实际上是要赞美他们在中法之间卓越的富有成效的沟通。“法语的‘翻译者’这个词实际上是有两个意思,除了翻译之外,另外还指从河的一边摆渡到另一边,所以如果没有这些人,跨文化的交流是不能完成的。”

“在全球化的时代,能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其他国家人的思想,变得非常重要。而在暴力充斥的今天,能够进入他者的心灵也同样重要,译者正是帮我们完成这样过程的一群摆渡人。”顾山这样说道。

而作为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系主任董强用三分钟的发言为翻译家群体打了一个“广告”。

在董强看来,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翻译大国,从玄奘到严复到傅雷,翻译家为中华文明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翻译事业是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今天我欣慰地看到在一些憎恨文明的极端分子,以文明冲突为由,让文明受到威胁,在世界制造恐怖的时候,翻译家在做着相反的工作,他们在为人类文明的多元与理解而工作,他们如《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所说的那样在‘建立联系’,他们在为心灵搭建桥梁。”



入围者领取证书。

王安忆:为有这么多年轻译者从事翻译而感动

傅雷翻译出版奖是由法国大使馆资助,于2009年首次颁发,用于奖励中国大陆年度译自法语的最佳中文译作。每年评委会将评选出文学类(虚构类)与社科类(非虚构类)各一部,每部获奖译著的译者和出版人共享4000欧元奖金,评委会由8位评委组成,中法评委各占一半。“新人奖”于2013年设疑并沿用至本次评选,旨在鼓励新生代译者,获奖译者获得1500欧元的奖金。

在为文学类最佳图书颁奖时,王安忆说,“我喜欢我们这个评委会团队,我们既允许存在分歧,同时又遵守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也很喜欢这个简单朴素的颁奖礼,可以看出评委会把资金都用在了获奖者的奖金,而不是像很多奖项把钱都用于评审。”

王安忆对有这么多年轻译者从事翻译这项工作非常感动,“我在想,如果傅雷先生看到有这么多年轻后辈的话,他一定会很欣慰的。”

实际上,近两年对于文字翻译工作者的翻译和生存环境,一直存在要求提高和改善的呼声。笔译工作需要投入的巨大精力和时间,但是得到的回报却非常低,甚至很多时候让从事翻译工作的译者感受不到应有的行业尊重,这让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投入到这样事业中来。

获得本届傅雷奖新人奖的王名南告诉澎湃新闻,“在几十年来,对于笔译译者的稿费稿酬,和投入的时间对比来说,(低得)有点离谱。”王名南希望像傅雷奖这样重要的奖项,能够提醒大家对于笔译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翻译的环境能有一个促进和改变,“说到底,每一个职业到最后能够感受到尊严感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很习惯说,书不好就是译者的问题,但是这里面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作为译者,也不应该将所有问题要赖稿酬不够,译者还是要爱惜羽毛的。”对于王名南自己来说,她觉得翻译这个职业更像修行、学习,在很长的时间里寂寞、专注而谦卑的工作。

[附获奖作品评审意见及简介]

《6点27分的朗读者》 让-保尔·迪迪耶洛朗著周小珊译

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评审意见:这是一部很有当代法国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尽管篇幅不太长,但小说对如今法国人的生活与思想、阅读与行为、文学与理想作出了很有诗意化的表达。周小珊的译文很好地体现出了原文的表达,我们相信这部好小说会引起中国年轻读者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追求一种文学的价值。

作品简介:吉兰·维尼奥尔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在一家销毁滞销书籍的工厂工作。他的生活孤独而枯燥。他每天从机器里抢救出几页文字,第二天到6点27分的快铁里区朗读。这些被肢解的文学片段,经过朗读,照亮了同车人的心,为老人院带去了欢乐,也让吉兰最终找到了生活的意义。这部动人的优美诗歌,展现了在平庸而冷漠的世界里阅读的伟大力量。特色鲜明的任务神奇地改变了日常生活场景,带给我们这个现代、滑稽、诗意而又丰富的美妙故事。

周小珊:1975年生于常州,南京大学与巴黎第八大学法国文学博士,曾在南京大学从事法语教学工作,2010年起在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教授汉语与翻译。她热爱翻译,从1998年开始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已经发表了十几部翻译作品。

《请中国作证》 蓝莉著许明龙译

商务印书馆(上海)有限公司

评审意见:这部译作精确、严谨,充满学术精神。译者既是历史学家,又是翻译家,他的译著是他长期研究法国启蒙时期历史的良好延续,有着杰出的成就。这部译著也体现了中法学术界在两国历史研究与翻译方面的双重成果。

作品简介:如何将“普遍性”与中国联系起来思考?如何囊括中国的相异性?杜赫德神甫于18世纪发表的伟大作品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备受诚恳而好奇的人们所青睐,不论爱中国或恨中国者,书架里都少不了这本书。也许是因为这部巨著表现出的正是他们自己。蓝莉女士的《请中国作证》被公认为是第一步深入研究杜赫德神甫这部专著的作品,自2002年在法国出版后获得了高度评价。

许明龙:1936年生于浙江舟山,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197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法国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著有《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等;译有《论法的精神》、《圣路易》等。

《当代艺术之争》 马克·吉梅内斯著王名南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评审意见:译者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意图,用精确的语言成功地复原了1990年代法国所爆发的关于当代艺术的一场争论的图景,忠实地重现了作者重建美学批评维度的思想。译作体现了译者优秀的社会科学素养,同时也反映了青年一代译者对当代艺术的反思和追求。

作品简介:近十几年来,当代艺术创作的捍卫者与诋毁者之间争论不断。当代艺术是否仍然适用于审美评价标准?作者吉梅内斯直面这一问题,探讨了艺术的不可界定性、现代主义批评的衰落、艺术创作的制度化和经济化管理、在全球化新自由主义背景下艺术的地位等问题……最终认定,审美评价在当代语境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王名南:1980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现于巴黎卢浮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设计艺术史、博物馆学,翻译为纷扰艺术史及人文科学写作。

 

新闻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通知我们及时删除。